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2010年第4期 - 脫掉胖毛衣,年後減重大作戰!

 營養教室


春節不忌口 肥油偷上身
脫掉胖毛衣,年後減重大作戰!



        春節期間,有人計畫出遊,有人與三五好友搓搓麻將、更有人在家休息放鬆一下,過年期間免不了滿桌的大魚大肉、山珍海味、甜食、零嘴、飲料…等好料來犒賞五臟廟,再加上生活作息的改變與活動量變少,過度放縱的後果就是不知覺中讓肥油上身,春節過後硬生生增加好幾公斤的肥肉,也瞬間產生好幾位小「腹」婆、大「腹」翁,假期結束後,除了收心準備回到工作崗位外,更要調整作息與展開減重計畫,才不會讓走樣的身材變的更加不可收拾。


為何放長假容易變胖呢?

知名減重醫師劉伯恩指出,長假時容易增胖,主要是因為放假時,人的活動量會大幅度變少,加上情緒放鬆,大腦下視丘(hypothalamus)所分泌的肥胖激素、生長激素、褪黑激素及胰島素抗耐性等的濃度都會下降,而且依照劉醫師過去幾年的門診經驗,發現肥胖程度和放假天數是成正比的。另外,放假難得輕鬆,窩在沙發裡,邊看電視邊吃零嘴成為最佳舒壓法,但是高血壓且容易水腫的族群應避免豬肉絲、牛肉乾、洋芋片、魷魚絲、鱈魚絲等類型零嘴的攝取。
劉伯恩醫師建議,因為放長假影響生理時鐘的改變,而導致肥胖行為是可以提早預防的,只要維持正常的生活作習,最晚就寢時間不要超過凌晨1點,睡眠時間以8小時為主。如果不小心熬夜,睡眠時記的拉上窗簾或是調暗光線,黑暗的環境會刺激褪黑激素、松果體的分泌,幫助促進人體新陳代謝。

【資料來源:BODY體面月刊 劉伯恩醫師專訪】


為何中年婦女容易發胖呢?

女性朋友到了40歲,開始面臨停經或更年期的生理轉換,生理上的老化再加上壓力的刺激和年輕時累積的不正常飲食習慣,讓許多女性朋友逃不過中年發胖的命運,造成中年婦女發胖的原因如下:

1. 活動量減少
來到40歲階段的女性,家庭生活與工作繁忙,坐著的時間遠多於運動的時間,肌肉大量流失、脂肪增加囤積,這樣生活型態每10年會少掉3kg的肌肉,偏偏肌肉是「熱量燃燒爐」,如果照上面的速率流失肌肉,就表示妳每天已經降低了燃燒400卡熱量的能力。當40歲時,身體對於能量的需求,會比在20歲時,下降15%,如果飲食習慣仍和以前一樣,體重勢必逐年上升。

2. 新陳代謝速率下降
從20歲起,體內生長激素的分泌逐漸下降,新陳代謝率會開始走下坡,通常每10年就會降低5%,加上此年紀的女性,在工作與生活方面也趨於穩定,不似年輕時外務較多,少了東奔西跑的機會,體力也大不如前,因此即使有運動習慣也抵擋不住體重數字的增加。

3. 女性荷爾蒙(雌激素)的改變
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是年輕女性之臀部、大腿脂肪細胞儲存的激活劑,主要目的是將來提供懷孕哺乳消耗之用。當到了更年期時,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濃度開始不穩定,而脂肪囤積的部位也轉移到腹部,在肚子上多了一圈軟綿綿又蓬鬆的脂肪,不只影響外觀也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

4. 長期壓力累積
經研究發現,40歲的女性有多項壓力來源:

ˇ 孩提時代的創傷

ˇ 過度追求盡善盡美

ˇ 離婚或親屬關係的改變

ˇ 事業上的挑戰

ˇ 健康的轉變

ˇ 外型變化、體重增加

ˇ 更年期

長期壓力的累積會造成心理沉重負擔,也會影響日常生活作息,有人會暴飲暴食,有人會不吃不喝,短期壓力會使人消瘦,而長期壓力反而是造成肥胖的元兇。


想瘦、享受、想壽

減肥早已成為全民運動,面對各種千奇百怪的減肥方法,若只想在短期內急速瘦身,小心賠上健康而因小失大喔!根據衛生署調查,台灣每三人就有一人體重過重,每年耗損在肥胖與過重的醫療支出高達216億台幣。肥胖的壞處不只是影響外表,國人十大死因中與肥胖相關的疾病更高達一半以上,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癌症等,為了自己的健康,請拒絕脂肪的堆積。


如何檢視身材?

1. 計算理想體重

男生:(身高-80) × 0.7 = 標準體重
女生:(身高-70) × 0.6 = 標準體重








2. BMI (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計算公式 = 體重 (公斤) / 身高 (公尺) 2







3. 體脂肪 (儀器測量)







4. 量腰圍







六妙招幫您養成易瘦體質

減肥成功的關鍵不是方法有效與否,而是在於正確瘦身觀念的建立與持之以恆的耐心,並且把握住減肥的黃金法則:飲食控制+運動習慣 + 保健食品輔助,想要輕鬆甩肉,養成易瘦體質並不難。

妙招(一) 多喝水、多蔬果喝水可以加速新陳代謝,幫助消耗熱量與體內環保,建議每天至少飲用2000C.C.的開水。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抗氧化劑和植物營養成分,膳食纖維能夠增加飽足感、促進腸道蠕動,使排便順暢。

妙招(二) 少吃油油脂1公克提供9大卡的熱量,相對於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的1公克產生4大卡熱量相比,油脂提供了2倍的熱量,因此攝取油脂含量高的食物,不僅容易發胖也會造成血脂肪過高。

妙招(三) 少加糖近年來,常見人手一杯現調飲料,因此容易不自覺攝取過多糖分,造成熱量累積,並且也帶來身體負擔,建議少喝甜的飲料,亦或不加糖、代糖取代。

妙招(四) 多運動運動是消耗熱量最直接的方式,平日可由做家事、遛狗、多走路、爬樓梯、騎單車等方式增加運動量,建議每週運動3天,每次30分鐘以上,運動的好處除了幫助減肥,對於增加心肺功能、肌耐力和促進新陳代謝,皆有莫大幫助。

妙招(五) 不吃宵夜身體在夜晚所消耗的熱量較少,因此習慣吃宵夜的人容易肥胖,建議在睡前4小時不要進食,如果睡前感到飢餓,可以喝杯牛奶或是吃幾片蘇打餅乾來充飢。

妙招(六) 定期量體重與體脂定期追蹤自己的體重與體脂,發現不小心發福了,就馬上力行瘦身計畫,免得等到衣服緊了、褲子穿不下了,想減肥卻力不從心,只好任由身材走樣了。



 營養介紹

選對食物,減肥不費力

終極減肥利器 ~ 超級藤黃果



認識超級藤黃果



「超級藤黃果」萃取自印度和東南亞的藤黃果,過去幾個世紀常在餐食中用來增加「飽足感」,藤黃果的乾燥果皮中富含羥基檸檬酸(HCA),羥基檸檬酸(HCA)是一種相當稀有的有機果酸,成分跟檸檬和橘子中的果酸相當類似,但是卻擁有顯著不同的特性,羥基檸檬酸(HCA)已經被證實,在不刺激中樞神經的情況下,可以降低食慾並且阻斷脂肪生成,甚至比檸檬酸還安全。


超級藤黃果的優勢

1.「超級藤黃果」中的羥基檸檬酸(HCA) 與礦物質鈣和鉀以獨特形式結合,經由臨床實驗證實更有效。(一般市面上的HCA只含礦物質鈣,效果不彰)

2.「超級藤黃果」含有60%的羥基檸檬酸(HCA),比起市場上的HCA原料濃度高出20%。

3. 100%水溶性,生物利用率比一般以鈣離子為基礎的HCA 生物活性更高。

4. 無嗅、無色、無味並且通過美國「安全食品GRAS」(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認證。


羥基檸檬酸(HCA)與礦物質鈣和鉀結合的重要性

1. 羥基檸檬酸(HCA)與礦物質納和鉀的結合,可以增加HCA的吸收性和有效性。

2. 實驗顯示,食用鈉和鉀可以促進健康體重和新陳代謝:

● 鈣可以幫助脂肪代謝,加速體重減輕。

● 鉀可調節細胞間能量(ATP)、葡萄糖傳送,食物攝取等功能,維持人體健康的體重和新陳代謝。

專利藤黃果萃取物:藤黃果是自然界最珍貴的天然體重控制成分,其萃取出的HCA成分,可以阻止碳水化合物轉化成脂肪,並且還能抑制食慾,維持血脂肪濃度。用餐前30分鐘攝取HCA,可以達到最佳功效。


超級藤黃果的功效

1. 阻止碳水化合物轉變成為脂肪,或減少膽固醇堆積。

2. 促進脂肪燃燒

3. 抑制食慾

4. 促進正常的膽固醇濃度

5. 減輕體重(比單獨節食或運動瘦身效果好上三倍)

6. 減低BMI指數(健康體重的指標)


超級藤黃果的有效成分羥基檸檬酸(HCA)的作用機轉







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

2010年第3期 - 「肝」願「胃」你付出 ~ 淺談肝臟與胃部的保健

 營養教室


護「肝」保「胃」戰

「肝」願「胃」你付出 ~
淺談肝臟與胃部的保健



        小王是個專業投資顧問,忙碌的工作生活使得早餐只能囫圇吞棗的解決,中餐不按時吃是常有的事,馬不停蹄的接電話、開會、收發e-mail、拜訪客戶…,經常過了12點用餐時間,直到1點多才胡亂吃碗湯麵解決。下班後的交際應酬總是大魚大肉不忌口,加上不能避免的抽菸飲酒,如此長期的不正常飲食習慣與高壓的工作節奏,造成小王有習慣性地胃痛、消化不良、經常疲勞、肝指數過高的毛病。

        小王其實只是現代上班族的縮影,早餐不吃、午餐隨便吃、晚餐盡量吃,早已經是「正常」的不正常飲食習慣,這些不良飲食習慣、壓力與忙碌都會影響腸胃道運作,也會造成肝臟的負擔,因此許多人常用成藥舒緩胃部不適與飲用提神飲料來增加體力,這些殺雞取卵的方式可能會壓住身體真正警訊而延誤治療時機。


認識肝臟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位於人體右側的橫膈膜下方,通常佔人體體重的1/50重量,男性大約1.2公斤重,女性約1公斤重,肝臟是人體最大化工廠,約有3000億個細胞與2000種酵素。肝臟在人體作用有:

1. 代謝作用
日常飲食中的各種營養素的新陳代謝皆是在肝臟中進行,包含醣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例如:肝臟可將食物中消化後的葡萄糖轉變成肝醣貯存起來,將脂肪酸轉變成脂蛋白及膽固醇,活化維他命,平衡荷爾蒙,總共合成物質高超過500種,因此肝臟一旦出問題,營養與代謝皆會出問題。

2. 解毒作用
人體經消化系統的各種外來物質或是腸胃道產生的有毒物質(NH3氨),皆經由肝門靜脈進入肝臟內,再透過解毒酵素轉變成無毒物質由尿液或膽汁中排出體外,肝臟可分解16g酒精、藥物和食品中的毒素。

3. 合成蛋白質
蛋白質的合成是肝臟的重要功能之一,人體血液中的球蛋白(globulin)、白蛋白(albumin)、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都是由肝臟製造出來的,其中以白蛋白扮演重要角色,由於白蛋白與血液滲透壓有關,倘若血中白蛋白下降,就會造成腹水與四肢浮腫,常見於肝硬化末期的病人。此外,體內參與血液凝固的重要蛋白質「凝血因子」,也是由肝臟製造出來的,如果肝功能不好的人,皮膚較易產生瘀青或是出血。

4. 排泄作用
肝臟會製造合成膽汁,可以幫助腸胃道的消化。被人體破壞的紅血球,其血紅素經由肝細胞轉化為膽紅素,最後藉由膽汁經腸胃道排出體外。

5. 轉化作用
當口服藥物進入體內後,經由腸胃迅速吸收到血液中,再由肝門靜脈進入肝臟中,藥物即會被轉化成具有活性的型態,藉著血液循環到身體部位去作用。



肝癌在台灣高居癌症十大死亡原因前兩名,並且大多是因為感染B、C型肝炎病毒演變而來,根據「肝病防治基金會」估計,台灣每年約7000人死於肝癌,4000人死於肝硬化,1000人死於猛爆性肝炎,平均不到1小時就有一個家庭因為肝病而失去至親。


常見肝病有哪些?

1. 肝炎:當肝細胞受到病毒、藥物、環境毒素、酒精的破壞時,造成肝細胞損傷以至於無法發揮正常功能,即是肝炎。常見肝炎大致可分為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其中又以病毒性肝炎佔大多數,病毒分為A、B、C、D、E、G6種,由於B、C型肝炎容易慢慢演變為肝硬化及肝癌,除了猛爆性肝炎或肝炎重症,一般肝炎大多沒有明顯症狀,容易疏忽病情的發展,以致延誤了治療的有效時機。

2. 肝硬化:當肝細胞發炎時,超過它的修復能力,表面的膠原纖維增加,肝臟持續纖維化、彈性降低、壓力加大,整個肝臟會變硬,久了之後便形成了肝硬化。肝硬化的原因有很多,大約八成是由病毒所引起,大多數肝硬化患者很少有明顯症狀,通常經由醫院檢查方才發現,肝硬化較嚴重的併發症為食道靜脈曲張、肝昏迷、腹水,更多人甚至轉變成肝癌。




如何得知肝功能好壞?

1. 抽血檢驗B型、C型肝炎(抗原或抗體)
2. 抽血檢驗GOT、GPT指數                        3. 血管造影檢查
4. 抽血檢驗α胎兒蛋白檢查(AFP)               5. 超音波檢查
6. 電腦斷層掃描檢查                                   7. 核磁共振造影法


肝功能檢查的迷思

GOT和GPT指數只能看出肝臟是否正在發炎,也不能看出是否有肝硬化或肝癌。嚴格來說,GOT和GPT應該稱為「肝發炎指標」,而不是「肝功能指標」。

當抽血發現肝指數過高時,必須進一步做B型肝炎和C型肝炎的檢驗,確定是否B型肝炎帶原者或C型肝炎感染者。若發現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者或C型肝炎感染者,就要進一步做胎兒蛋白和腹部超音波檢查,以確定肝臟是否有腫瘤或其他病變。


哪些人容易得肝病?

1. 日夜操勞(太過疲勞!)                    2. 經常熬夜(肝臟常上大夜班)
3. 喝酒過量(代謝酒精增加負擔)        4. 濫用藥物(消炎藥、止痛藥…)
5. 飲食衛生習慣不良                          6. 常食用加工食品(罐頭、醬菜)
7.打針、輸血、刺青、針灸、穿耳洞,處理不當


認識胃部

胃部是消化系統的一部分,其上半部連接食道,而下半部連接十二指腸與小腸。胃部是一個袋狀的器官,胃壁由內至外可分為黏膜層與肌肉層等,當食物進入胃部之後,胃部開始翻攪食物,同時胃壁上的腺體也會分泌胃液來幫助攪拌磨碎食物,幫助食物能充分的被分解,胃液的酸鹼值偏強酸性,是對外來的微生物形成的第一道防線。














常見胃病有哪些?

1. 胃炎:胃炎,顧名思義就是胃黏膜發炎或糜爛出血的現象。通常沒有特定症狀,常見為肚子悶痛、腹脹、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需進一步檢查方能正確診斷。

胃炎可分為急慢性,急性胃炎發生原因有不潔食物、藥物傷害、細菌與病毒感染、壓力等,引起慢性胃炎的原因有抽菸、喝酒、咖啡、藥物、刺激性食物、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經由醫師診斷後,對症下藥給予最佳治療。

2. 胃潰瘍:消化性潰瘍常見於胃壁與小腸內壁,胃潰瘍則是屬於消化性潰瘍一種,潰瘍是開放性創傷,常因為胃酸觸碰到而引起疼痛,食物可以隔絕胃酸而減少疼痛。

引起消化性潰瘍的因素有:經常使用藥物(例如:止痛藥)、抽菸(尼古丁會刺激胃酸分泌)、飲酒(過量酒精會刺激胃與小腸的黏膜層,造成發炎)、消化不良、幽門螺旋桿菌…。





哪些人容易得胃病?

1. 三餐飲食不定時者                     2. 暴飲暴食者
3. 有抽菸飲酒習慣者                     4. 常感到壓力者
5. 喜好食用刺激性食物者(例如:咖啡、嗜吃辣、喜愛重口味)



 營養介紹

綠色奇蹟

保「肝」捍「胃」的綠色花椰菜嫩芽萃取物



認識綠色花椰菜嫩芽萃取物

綠色花椰菜生長在地中海一帶,義大利人是第一個摘採的民族,並且帶到美國。其含有豐富的保護性類黃酮、酚類物質和驚人的防癌成分,叫做異硫氫酸鹽和引朵。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塔拉雷教授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培育出特殊品種的三天大花椰菜嫩芽所萃取,這和一般平日所食用的綠色花椰菜是截然不同,並發現綠色花椰菜中的抗癌利器不只是抗氧化劑,還有一種叫做phase 2的酵素被激發出來,這些酵素能有效的將多種致癌物質和污染源隔絕在身體之外。


綠色花椰菜嫩芽萃取物的優勢

1. 1992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塔拉雷教授與其實驗室宣布,綠色花椰菜(十字花科)富含Sulforaphane Glucosinolate(SGS),被人體吸收之後會轉化為「蘿蔔硫素」(Sulforaphane),能刺激人體產生「第二階段酵素」(phase2 enzyme),這種酵素有破壞化學致癌物質的功能,也是一種間接抗氧化劑。

2. 研究發現,綠色花椰菜三天大的嫩芽中,能夠轉化為蘿蔔硫素的含量比起成株且煮熟的花椰菜至少高出20~50倍。

3.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所開發出來的特殊品種,其蘿蔔硫素的含量比一般高300%。




綠色花椰菜嫩芽萃取物的功效

1.「排除化學致癌物,保護肝臟」
人體的解毒機制來自肝臟中的「第二階段酵素」(phase2 enzyme),它能中和與解毒人體內的化學致癌物質,並且加速排出體外,以達到抗癌的目的,綠色花椰菜嫩芽萃取物是目前發現效果最強且長效型的「第二階段酵素」誘導劑。



2.「保護消化道健康,避免胃癌」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皆起因於緊張或飲食不正常,直到200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華倫和馬歇爾打破這迷思,二位學者發現幽門螺旋桿菌和消化道潰瘍的關聯性,根據統計顯示,70~80%的胃潰瘍及95%的十二指腸潰瘍都是幽門螺旋桿菌所引起,也是引發胃癌的主因之一。綠色花椰菜嫩芽萃取物已經被證實能殺死幽門螺旋桿菌,效果勝過抗生素。


哪些人適合吃綠色花椰菜嫩芽萃取物

1. 忙碌的現代人                                              2. 習慣抽菸、喝酒者
3. 外食族或愛吃燒烤 / 油炸食物者             4. 長期服藥者
5. 有胃疾者(如:胃痛、胃脹氣、胃酸過多、胃潰瘍、幽門螺旋桿菌)
6. 經常接觸化學物質者(如:油漆、粉塵、油煙、化學物質、汽油味、廢氣)


傳統抗氧化劑與新一代抗氧化劑比較表







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2010年第2期 - 糖尿病知識一二三

 營養教室


讓甜蜜沒有負擔

糖尿病知識一二三



        糖尿病是一種新陳代謝疾病,常發現於中老年人,偶爾也會出現在兒童、青少年或孕婦等族群,全球糖尿病盛行率正以驚人的速度攀升,糖尿病儼然成為醫界之最大挑戰。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近年來的十大死因統計,罹患糖尿病的人口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已成為威脅國人健康的重大慢性病。

        一般來說,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在初期不太容易被察覺,通常在血糖逐漸升高後,身體才會陸續出現頻尿、頻渴、容易飢餓、容易疲勞、體重減輕、視覺模糊、傷口不易癒合、手腳有痠麻刺痛感、泌尿道感染發炎…,甚至有些人尚未警覺這些典型症狀,直到經由醫師檢查後才發現自己罹病,由於糖尿病會引起身體器官的各項病變,因此也有人稱糖尿病為全身性癌症。


何謂糖尿病?

        簡單而言,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全身性新陳代謝異常疾病,主要原因為身體不能分泌胰島素,或是胰島素作用不良,或是體內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佳,影響血糖進入肌肉及脂肪組織被利用,致使血糖升高,當超過腎臟所能回收的極限時,葡萄糖就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也就稱為糖尿。

        正常成年人的空腹血糖值(AC)為70~110mg/dl,飯後2小時血糖值(PC)應小於140 mg/dl。


糖尿病分為哪幾種?

第一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又稱為「胰島素依賴型」或「幼年型糖尿病」。
形成原因:先天體質及後天受到病毒或化學藥物等的作用後,經由自體免疫機制造成胰島素分泌不足。

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又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或「成人型糖尿病」。
形成原因:先天體質,加上後天環境的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缺少運動、壓力等,導致身體對胰島素反應不良或胰島素分泌不足及功能異常。

妊娠型糖尿病(GDM)

是指懷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懷孕時才出現高血糖的現象,其發生率約1%~3%。一般產後隨即恢復正常,但是未來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較高。

葡萄糖耐受性不良(IGT)

意指對葡萄糖的忍受能力降低的意思,因此如果給予葡萄糖時,會很容易讓血糖升高。通常「葡萄糖耐受不良」是介於正常人和糖尿病患中間,雖然血糖比正常值高,但未達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年青人成年型糖尿病
(MODY;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此類較不常見,這種病人通常發病較年輕(小於30歲),不過臨床表現為成人型糖尿病,以飲食及口服降血糖藥控制即可,通常有糖尿病家族史。


糖尿病患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糖尿病的主要症狀:三多一少

原因:葡萄糖從尿液中排出,使得尿液滲透壓升高,伴隨大量水分和電解質的流失,造成細胞脫水,故出現三多症狀。

1. 吃多:常有飢餓感,食慾增加。

2. 喝多:常常覺得口渴。

3. 尿多:常常跑廁所,並且尿量多。

4. 體重減少。


糖尿病的次要症狀:

1. 視力減退或模糊。 2. 腿部有酸麻刺痛感。

3. 容易有疲勞感。 4. 經常泌尿道感染。

5. 傷口不易癒合。 6. 皮膚或女性外陰部搔癢。

那些人是容易罹患糖尿病的高危險群?

1. 遺傳:家族中有糖尿病人者,罹患糖尿病機率較一般人高出5倍。

2. 體重過重:當體重超過標準時,身體在代謝食物時,需要更多的胰島素作用,當胰島素分泌不足時,血中的糖份便會增加,因而發生糖尿病。

3. 高血脂、高血壓和高尿酸者:合併糖尿病的傾向高。

4. 曾經生產過重嬰兒的婦女。

5. 長期服用藥物:長期使用類固醇或利尿劑此類藥物,血液中鉀離子降低會干擾胰島素分泌。

6. 其他因素:營養失調、病毒感染、飲酒過量、濫用藥物(腎上腺類固醇、利尿劑、避孕藥)、壓力…等。


糖尿病患者容易引起哪些併發症?

1. 心血管病變:血管硬化、腦中風、心絞痛、心肌梗塞。

2. 眼睛病變: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罹患白內障和青光眼的機率增加。

3. 神經病變:常見於下半身,初期有酸麻刺痛感,之後容易對冷熱的溫度感覺遲鈍,因此受傷的機會增加,高血糖讓傷口不易癒合,因此常併發細菌感染,最後導致截肢。

4. 腎臟病變:常見蛋白尿、高血壓、水腫、泌尿道感染、腎功能減退,甚至引起尿毒症與洗腎。

5. 全身感染:由於糖尿病患者的皮膚抵抗力較差,容易發生局部感染,特別是下肢的足部其血液循環不良,較常發生傷口不易癒合、潰瘍、壞沮。


糖尿病患者的注意事項

飲食、運動、藥物三項必須配合

1. 飲食:一定要定時定量,不可刻意不進食,會不利血糖控制。

2. 運動:培養每天持續運動30分鐘。

3. 藥物:須依指示服用,切勿自行停藥或調整藥量。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原則



營養攝取注意事項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原則

‧時機:飯後1~2小時最適合運動,每次運動時間以20~30分鐘為宜,避免在飯前或飯後1小時內運動,於藥物(如胰島素)作用高峰時段也應避免。

‧次數:每週至少要三次才能達到效果,並且固定運動時間。

‧運動時的注意事項:
1. 運動前後一定要做暖身運動,運動強度要視自己的體能狀況慢慢地增加。
2. 隨身攜帶糖果、餅乾或飲料,萬一血糖過低時可食用。
3. 隨身攜帶糖尿病識別證件,避免單獨一個人運動。
4. 運動時需穿適當的鞋襪及衣物,絕對不要光著腳丫子運動。
5. 血糖控制不良(飯前血糖值超過250 mg / dl或常有低血糖發作)或生病時不宜運動。
6. 服用胰島素或口服降血糖藥物之後,避免空腹運動。
7. 天候變化劇烈時(高溫、極冷、霧天、雨天),不要從事室外運動。

<參考資料來源:秀傳醫療體系 / 國際厚生健康園區 / 行政院衛生署>


 營養介紹

不再擔心血糖高

糖尿病患者的營養需求



認識複方六苺果花青素萃取物

        花青素是一種普遍存在於水果和蔬菜當中的成分,特定種類莓果中的花青素可當成自然的抗氧化劑,越來越多具體的科學證據證明,富含花青素的莓果具有多項促進健康的好處和保護身體的功效。

        複方六莓果花青素萃取物是藍莓、山桑子、蔓越莓、接骨木、覆盆子、草莓等六種不同苺果花青素的最佳抗氧化配方,先個別獨立萃取,再經過標準化比例調配,抗氧化效果勝過單一莓果的花青素。經科學證實並已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上,其具有超強的抗氧化能力、中和自由基對心臟及血管的傷害、清除血管內的壞膽固醇、修補損傷細胞,提供血管壁的保護及預防血管損傷與硬化,恢復血管壁的平滑與彈性。


複方六苺果花青素萃取物的功效

1. 增強腦部功能&心智的清晰。

2. 促進視力健康。 3. 促進心血管健康。

4. 促進尿道健康。 5. 幫助血糖控制。

6. 促進皮膚健康。 7. 防止提早老化。


認識菸鹼酸鉻

        高血糖是由於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被細胞利用,造成血糖濃度過高所致。血液中的葡萄糖要送進細胞內才能轉換成能量,鉻是胰島素的輔助因子(葡萄糖耐受因子GTF) 的主要成分,像是一把鑰匙能開啟進入細胞的大門,讓胰島素可以順利將葡萄糖帶進細胞內利用,提高身體代謝葡萄糖的效能,缺乏鉻的人可能罹患第二類糖尿病、肥胖症或心臟病。

        美國農業部(USDA)人類營養研究中心的前任局長Dr.Walter Mertz發現葡萄糖耐受因子(GTF)當中的鉻,是由維他命B群中的菸鹼酸,結合鉻所組成。因此菸鹼酸鉻可以模擬葡萄糖耐受因子(GTF)中具有生物活性型態的鉻形式。

        菸鹼酸鉻不僅是現今最具活性的鉻補充品,經實驗證明它可以提升胰島素調節血糖的功能將近20倍。補充菸鹼酸鉻可以增進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耐受度,有助於血糖控制,也能維持正常膽固醇濃度,維持心血管健康。



菸鹼酸鉻的功效

1. 促進胰島素的正常功能。

2. 促進細胞對葡萄糖利用。

3. 促進細胞利用產生能量。

4. 促進正常能量代謝。

5. 促進健康血糖濃度。

6. 促進健康膽固醇濃度。

7. 促進心血管健康。

8. 促進瘦肌組織增生。


山桑子(Bilberry)

國外又稱覆盆子、越橘、歐洲藍莓,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空軍用來增強飛行員的夜間飛行時的視力,山桑子能加速視紫質的再生,幫助眼睛快速適應黑暗環境,由於山桑子中富含花青素(anthocyanides),是一種強效抗氧化劑,能保護細小微血管不受自由基的破壞,促進眼球內部的血液循環。


葉黃素(Lutein)、玉米黃素(Zeaxanthin)

        類胡蘿蔔素有600多種,日常食用約50~60種,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主要為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和茄紅素等;另一類為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素。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是構成蔬菜、水果等植物色素的主要成分,也是構成人體眼睛的視網膜黃斑區域的主要色素。

        當太陽光線中的紫外光、藍色光進入眼睛時,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會破壞眼球細胞,引起白內障及黃斑區病變,一般紫外光可以被眼角膜及水晶體過濾掉,藍光卻能穿透眼球造成嚴重傷害,眼睛裡的葉黃素可以過濾掉90%的藍光,如同幫眼睛戴了一層太陽眼鏡,避免視網膜的色素上皮細胞層受損而影響視力,降低藍光對眼睛的傷害,日常生活中除了太陽光線外,電腦螢幕、電視、日光燈也會產生藍光。

        如果眼睛長期缺乏葉黃素,就會引起各種眼睛病變、視力減退,無法看清楚影像,如:白內障、老花眼、近視加深、高度近視引發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引發視網膜病變、黃斑區病變、乾眼症、眼睛疲勞等等,甚至失明的危險,雖然葉黃素對眼睛如此重要,但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需由食物中補充。


糖尿病患者的過年飲食叮嚀

一. 年菜的採購原則:
新鮮、高纖、低油、少加工。

二. 年菜的烹調原則:
少油、少糖、少鹽,多用蒸、滷、燉、烤、燜、燻、紅燒、涼拌取代大火爆炒、油炸、油煎、糖醋、茄汁、勾芡,採用白醋、胡椒、五香、八角、花椒、蔥、蒜、薑、香菜、九層塔、辣椒代替沙茶醬、芝麻醬、味噌、豆瓣醬、豆豉、甜麵醬…等。

三. 過年飲食原則:

1. 主食類的注意事項:
年糕不論甜鹹皆要注意攝取量,記的將湯圓、蓮子、蓮藕、山藥都算進主食類的份量喔。

2. 肉魚豆蛋類的注意事項:
過年期間豐盛菜餚避免不了高油脂、高鹽分的菜色或是火鍋餃類,記住淺嘗即止的原則,多選擇低脂肉類、魚肉、豆腐…等。

3. 蔬菜水果類的注意事項:
多攝取纖維有利於血糖控制,過年期間要注意筍乾、梅干菜、高麗菜乾等醃製蔬菜,盡量適量食用當季新鮮水果,減少乾貨,如:龍眼乾、紅棗、乾燥水果等。

4. 三餐定時定量:
過年期間生活作息的變化,可能導致三餐不規律,容易導致血糖過高或過低。因此配合服藥時間、三餐要定時定量。

5. 零嘴要小心:
花生、瓜子、芝麻、腰果、核桃、杏仁、開心果等這些含高油脂的食物都是屬於油脂類,注意攝取量。

6. 飲料要慎選:
汽水、果汁甚至酒精飲料,都含有極高的熱量,糖尿病患者實在不宜享用。糖尿病人如果血糖控制不好的話,避免喝酒,最好是開水、茶葉、花茶等旣解渴又不影響血糖,才是一舉兩得。

四. 日常作息原則:
吃得多睡得多、動得少,外食機會增加,晚睡晚起…這些情況都會影響血糖,維持正常作息、適當運動、均衡飲食,血糖自然穩定。

<資料參考:台北馬偕醫院 / 台南市立醫院>







2011年3月6日 星期日

2010年第1期 - 營養均衡是健康的第一步!

 營養教室


冬季養生 營養補給


營養均衡是健康的第一步!



        八點不到,捷運站即湧進趕著打卡與上學的通勤族,許多上班族只拎著一杯咖啡就快步走進辦公室,如此草率打發了早餐;中餐時間,走到哪都是用餐人潮,索性胡亂地吃碗湯麵,繼續回到工作崗位;等待下班後,往往過了晚餐時間,經過整天的忙碌,不免吆喝著一群同事去吃大餐或火鍋來犒賞一天的辛勞…。

       「早餐不吃,午餐隨便吃,晚餐盡量吃。」這是經典的現代人飲食習慣,然而人體宛如龐大的化工廠,人體需要均衡的營養來維持正常運作,因此您是否該好好檢視自己的「吃」,別讓營養不均衡使您的健康亮起紅燈!


何謂「營養均衡」?

        「營養均衡」是維持健康的第一步!這句話說的容易,執行起來困難度頗高,畢竟「均衡」二字,相信醫生與營養師都很難做到,遑論要冀望經常外食的現代人來遵循呢?

        所謂的「營養均衡」,泛指各種營養素都要攝取充足而且不過量,若要全面攝取各種營養素就必須攝食各類的食物,營養專家依照不同食物的營養特性將之分門別類,並建議各類食物的每日攝取量,在美國有「飲食金字塔」,在台灣稱為「每日飲食指南」,皆能提供適合的飲食建議。

每日飲食指南:

一、五穀根莖類3~6碗
營養素:碳水化合物和一些蛋白質。
食    物:米飯、麵食、甘藷等主食品。
份    量:每碗=飯1碗(200公克)=中型饅頭1個=土司麵包4片。

二、奶類1~2杯
營養素:鈣質及蛋白質。
食    物:牛奶及發酵乳、乳酪等奶製品。
份    量:每杯=牛奶1杯(240c.c.) =發酵乳1杯(240c.c.)= 乳酪1片(約30公克)。

三、肉、魚、蛋、豆類4份
營養素:蛋白質。
食    物:蛋、豆、魚、肉、豆腐、豆腐干、豆漿…。
份    量:每份=肉類約30公克=豆腐1塊(100公克)=豆漿1杯(240c.c.)=蛋1個。

四、蔬菜類3碟
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與纖維質。(深色蔬菜比淺色蔬菜多)。
食    物:菠菜、甘藍菜、胡蘿蔔、南瓜等。
份    量:每碟=蔬菜約100公克。

五、水果類2個
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與纖維質。
食    物:橘子、柳丁、木瓜、芭樂、鳳梨、香蕉等。
份    量:每個=中型橘子1個=番石榴1個=蘋果1個。

六、油脂類2~3湯匙
營養素:脂肪。
食    物:炒菜用的油及花生、腰果等堅果類。
份    量:每湯匙=15公克。



我需要補充保健食品嗎?

       「我三餐都正常吃,還需要保健食品嗎?」、「吃保健食品又貴又麻煩,也容易忘記!」、「早期的人也沒補充保健食品,還不是活得好好的。」…很多人都曾有這樣的質疑,但是根據衛生署公布的十大死因發現,現代飲食習慣逐漸西化,國人健康正陷入「熱量過多,營養素不均衡」的危機,這也正是造成肥胖生活習慣病的主要原因。

        近來有個電視廣告令人印象深刻,廣告裡的醫師不斷提醒:「只靠三餐,維生素很容易缺乏!」間接也指出飲食不虞匱乏的我們,更需要額外保健食品來均衡營養。不只飲食型態和生活習慣讓國人營養不均衡,當社會求新求快同時,為了增加農作物收成而大量使用農藥與肥料,養殖業者濫用抗生素和成長賀爾蒙,餐廳的廚師在食材處理過程的切洗、大火快炒、重口味烹調…這些都讓食物流失原有珍貴的維生素、礦物質,取而代之是高油、高鹽、高糖的美味佳餚,因此科技的進步帶領我們過著更有品質的生活,但是健康生活又成長了多少?


要吃保健食品的六大理由



        從出生到老年,每個階段的營養需求不盡相同,兒童和青少年正在成長發育,因此優質的熱量與蛋白質需求較高,成年之後工作壓力與生活型態,蔬菜水果佔飲食比率偏多,反而肉類與高脂肪食物要少吃,女性朋友因為有生理期,因此要注重葉酸、維生素B群、鐵、鈣這些重要微量營養素的補充,老年人由於咀嚼能力和消化系統退化,因此食物要以好消化並且清淡為宜。當三餐不再符合我們所需時,適當補充保健食品可以助我們一臂之力,不過千萬別矯枉過正,保健食品只是輔助角色,是不能取代正常三餐的。


冬天養生概念

        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此時水冰地凍、草木凋零、昆蟲蟄伏,萬物生機皆閉藏潛伏,冬季的養生也與大自然一樣,應以「養藏為道」。以下介紹幾招簡單的養生原則:

營養部份

宜溫勿燥熱,食補的好處:
(1) 補充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
(2) 調節和改善人體的生理功能。
(3) 增強機體抗病能力,使人能健康長壽。

冬季飲食應把握「適當清淡」原則,由於冬季寒冷,人們喜食溫熱食物抵禦寒邪,應選用牛、羊肉等溫熱性食品,有禦寒之功,也可增強抵抗能力。但必須注意的是,現代人營養多已過剩,加上生活緊張忙碌、睡眠不足,許多人容易有虛火上升的情況,因此,若常有便秘、痔瘡、失眠、長痘痘等症狀的人,不可濫補;而胃腸病、痛風、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心臟血管疾病患者,尤應避免吃刺激性食物。

生活起居部份

(1) 早睡晚起
冬天由於天氣寒冷,適合早睡晚起,符合因應四時的養生之道可使人體免疫力發揮到最大極限。反之,睡眠不足會降低免疫系統機能,生病機率即隨之增加。

(2) 少逸多勞
俗話說得好:「冬天動一動,少鬧點病痛;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寒冷的冬季,增加活動的時間能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改善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增強人體抵禦疾病的能力。身體久不活動,會令氣血流通不暢、肌肉萎縮、筋骨脆弱、脾胃消化機能減退,甚至影響免疫力。

(3) 注意關節保暖
由於關節附近多是肌腱、韌帶等血管分布較少的組織,溫度本來就比較低,而且四肢較常暴露在外,更易散失溫度,使關節僵硬,血液循環差,容易因而疼痛不止。因此,關節炎患者在寒冬必須加強保暖。



 營養介紹

營養補給不分齡

認識成長階段的營養需求



各階段所需的營養

兒童

常見問題:
1. 甜點、汽水等低營養素、高熱量的食物攝取過多。
2. 長時間過度使用眼睛,近視率攀升。
3. 偏食、挑嘴。

保健建議:
1. 培養正確飲食觀:三餐最好包含六大類食物等「優質熱量」為主。
2. 偏食者可適當營養補充,幫助正常生長發育。
3. 顧好靈魂之窗:多吃富含葉黃素、玉米黃素的食物,如:菠菜、柳橙、紅蘿蔔。

青少年

常見問題:
1. 三餐不定時、不定量,注意力不易集中。
2. 飲食傾向高熱量高脂肪。
3. 長時間熬夜、用眼過度。

保健建議:
1. 注意蛋白質攝取:肉、魚、豆、蛋、奶類要足夠,每天可多1~2杯牛奶補充。
2. 五穀根莖類必須充足:應付成長迅速,活動量大的生活,除了米飯之外,還有紅薏仁、山藥、小麥、燕麥等選擇。
3. 顧好靈魂之窗:多吃富含葉黃素、玉米黃素的食物,如:菠菜、柳橙、紅蘿蔔。

成年人

常見問題:
1. 三餐不定時定量、飲食習慣不良,種下「慢性文明病」的因子。
2. 高脂肪、高熱量飲食,加上運動不足,增加心血管疾病罹患率。
3. 飲食不均衡再加上生活緊張忙碌,影響免疫機能。

保健建議:
1. 控制熱量和蛋白質攝取:避免高脂、高鹽、高糖飲食,尤其是步入中年族群。
2. 多攝取預防心血管問題的營養素,如:六苺果花青素、菸鹼酸鉻。
3. 平時可著重補充增強免疫力的營養素,如:酵母葡聚多醣體。
4. 若想維持好體力可選擇人蔘、瓜拿納或是胺基酸(牛磺酸、核酸、苯丙胺酸、麩醯胺酸)以增強活力。

銀髮族

常見問題:
1. 身體機能退化、活動力降低。
2. 消化能力下降。
3. 慢性病逐漸浮現。
4. 骨骼、關節機能衰退引發的毛病。

保健建議:
1. 熱量與五穀根莖類宜降低攝取量,三餐宜八分飽。
2. 清淡飲食、少油脂、多蔬菜水果,可幫助排除廢物與預防心血管疾病,或補充六苺果花青素、菸鹼酸鉻、綠花椰菜。
3. 維持營養,著重抗氧化物質補充:延緩老化、預防身體過度退化,可補充酵母葡聚多醣體、紅薏仁、山藥、小麥、燕麥等養生食材。
4. 不提重物與避免激烈運動,可減輕關節負擔,多補充雞胸軟骨、小牛氣管軟骨來保養關節健康。






認識紅薏仁

        當薏仁脫去外殼後,就是紅薏仁又稱糙薏仁,若紅薏仁脫去糠層後,即稱為白薏仁,如同白米與糙米的關係。薏仁,是中國人常吃的五穀雜糧之一,而且不僅僅是含有高度營養價值的穀物,在中藥裡,也被用作滋養強壯劑,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薏仁具有利尿、健脾益胃,甚至消炎、抗腫瘤等功能。近年來,台大食品科學研究所以動物實驗發現,適量糙薏仁可調整免疫機能,有抗過敏效果。



認識燕麥

        燕麥是穀類的其中一種,在貧瘠的土壤及寒冷的地區也能生長,燕麥的營養價值蠻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磷、鐵及維生素B群等,其中脂肪含量居所有穀物之首,主要由單一不飽和脂肪酸、亞麻油酸和次亞麻油酸所構成,並且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及β-聚葡萄醣,現今已成為美味與健康兼具的保健食品。


認識山藥

        山藥(Dioscoreaspp.)古名薯蕷,屬於薯蕷科(Dioscoreaceae)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山藥能補脾健胃、益肺滋腎,滋補作用甚佳,具有滋補養益、健脾止瀉、滋腎強陰、固精止頻尿、益肺止咳、久服聰耳明目不飢延年、除寒熱邪氣、消瘡腫、止帶、治消渴等功效,其中消渴症即為輕度到中度的糖尿病。

        山藥的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澱粉及蛋白質外,尚含有粘液質、尿囊素、膽鹼、纖維素、脂肪、維生素 A、B1、B2、C 及鈣、鐵、磷、碘等礦物質,可提供人體多種必須的營養。根據台北醫學大學生藥學研究所楊玲玲教授指出,山藥的黏液充滿了糖蛋白質,含有消化酵素,可提高人體內的消化能力,滋補身體的極佳食品。

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2009年第13期 - 打造不易累的體質,旺盛您的精神!

 營養教室


活力充沛 能量補給

打造不易累的體質,旺盛您的精神!



        「你累了嗎?」、「喝了再上!」、「不讓你睡!」…提神飲料的廣告詞總是讓人印象深刻,雖然只是一句廣告詞,但卻道盡了現代人的心酸!

        現代人因為生活繁忙,再加上工作過量、睡眠不足、壓力與營養不均衡等多重影響,造成身體過勞或是疲勞累積的現象。當您身體感覺疲倦乏力、頸部僵硬、腰痠背痛、頭痛、失眠、胸悶、心悸、食慾差、消化不良,常會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嗜睡、工作效率變差、倦怠感、易怒,甚至沮喪…小心!你可能是罹患了「慢性疲勞症候群」。長期過勞時更會影響免疫系統及心臟系統功能,嚴重者甚至會造成猝死的情形,在日本跟台灣都已經發生多起的過勞死事件,所以您已經不能再忽視此問題了。


認識過勞死

        過勞死(Karoshi)這名詞是從日本而來,係指工作壓力過大或長期工時過長而導致的猝死。實際的死因,大多為「急性循環系統疾病」,例如:腦溢血、腦血栓、腦栓塞、腦梗塞、蜘蛛膜下出血、心臟性猝死、心肌梗塞、心臟衰竭、主動脈剝離等。根據行政院勞委會的統計顯示,國內每年判定為過勞死的人數大約都持續有20~30人,根據新修訂的「職業引起急性循環系統疾病診斷認定基準」,將把原本的「死亡前連續工作24小時,或是死亡前一周每天工作超過16小時以上」的過勞死定義,放寬到死亡前的2~6個月,如此一來較能符合過勞死的成因,即疲勞與壓力。


認識「慢性疲勞症候群」

        現代人可說是身兼數職,努力扮演好各種角色時,卻背負體力透支、睡眠不足、營養不均等,再加上工作壓力、人際關係、經濟壓力等困難,許多疲勞症狀就一一出現,甚至誤會是肝臟功能不佳。許多長期疲勞的問題,卻無法找出真正的原因,因此醫學界在1988年,將這些長期受到疲勞倦怠所苦,卻又找不出病因疾病,統稱定義為「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症狀有點像感冒,出現頭痛、喉嚨痛、輕微發燒、肌肉痠痛、失眠、休息後仍然感到疲累、回家就不想動、活動力減少50%以上,且持續半年以上。符合附表6項的症狀與2項以上的徵象,並且排除所有可能造成疲勞的慢性病因,如:癌症、自體免疫疾病、慢性疾病等。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診斷標準




提神飲料真的提神嗎?

        目前市面上的提神飲料多含有咖啡因及酒精成分,咖啡因攝取量1天不得超過300毫克,攝取過量會出現心悸、血壓升高及睡眠障礙等症狀,長期飲用容易對咖啡因上癮,因此當不飲用時,會出現戒斷症狀,例如無精打采、沒有精神及頭痛等不適症狀。此外,某些提神飲料含有酒精,稍不注意飲用過量,容易超出酒測值,長期喝下來嚴重者很容易出現酒精性肝臟發炎、肝硬化、肝癌、心肌擴大、營養不良、神智不清及維他命B12缺乏等等,因此不可不慎,惟有補充正確能量營養,才能讓活力不斷電。


恢復活力8大招

1. 每天提早15分鐘出門:使你不會感到匆忙及倦怠的展開一天的生活。

2. 補充綜合維他命或維生素B群:因為營養不均衡可能引起疲勞。

3. 儘早戒煙:抽菸會阻礙氧氣輸送到身體各組織,引起疲勞。因為香菸裡的尼古丁是一種興奮劑,戒菸初期可能會引起暫時的疲勞,但對長時間倦怠者則相當有效。

4. 少吃甜食:因糖分多會過度激活胰島素,使血糖變化,讓人精神疲勞,坐立難安。

5. 泡熱水澡:沐浴有助恢復體力,沐浴時的水流會散發陰離子於空氣中,圍繞著你的身體,而陰離子會讓人感到較快樂及較有活力。

6. 小睡片刻:這對年紀較大又睡得不安穩的人有幫助。另外,對工作繁忙且睡眠不足的年輕人,可能也需要小睡一會兒,但不要超過1小時。

7. 快步走路:每週3~5次,一次20~30分鐘,注意不可在睡前2小時內運動。

8. 溫熱水泡腳:慢慢浸洗5~10分鐘,泡腳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疲勞。

自我測驗:您的精力夠用嗎?(符合下列情況的請打ˇ)

身體篇

□ 平日通常睡不超過7小時,早晨醒來仍感到疲憊。

□ 經常不吃早餐,或隨便進食果腹。

□ 每星期運動少於3次。

□ 工作時經常三餐不定時,甚至在辦公桌前吃飯或不吃。

心智篇

□ 工作時容易分心,不容易在某段時間專心處理公事。

□ 工作時無法專心思考重大事務或處理立即性事務。

□ 沒有足夠時間深思、擬訂策略、創意思考。

□ 經常在下班後與假日裡處理工作事務。

情緒篇

□ 工作繁忙時,容易出現暴躁易怒、缺乏耐性、焦慮不安。

□ 與家人相處時間不長,或經常心不在焉。

□ 沒有時間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

精神篇

□ 在工作上,很少從事自己最擅長、最喜歡的事務。

□ 認定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務,但卻花很少時間與精力在上面。

□ 工作時的決策依據經常來自於外在要求,並非自己的認知與明確目標。

□ 很少花時間與精力,促使別人或環境出現正面的改變。

 解答   計算打ˇ的數量
0~3個:你有非常好的能量管理技巧

4~6個:你的能量管理技巧適中

7~10個:你的能量管理出現紅字。

11~16個:你已經陷入能量危機!

 解說

以上題目用於檢視能量危機的成因與消耗能量的來源,可了解現在的疲勞程度,本表僅供參考不能等同專業診斷。

〈資料來源:康健雜誌128期與哈佛商業評論〉



 營養介紹

除了提神飲料,你有更好的選擇!

認識能量營養素


◎人蔘

        人蔘主要作用於滋補強身,回復精力,對慢性疲勞症候群有顯著改善作用。根據印度國家醫學研究中心最新研究顯示:「人蔘,可用來延緩細胞因心跳停止而死亡的情形,增加心臟病患者的存活率」。此外還具有鎮靜、止痛、消炎、降血壓、抑制癌細胞生長,防止狼瘡與風濕性關節炎,減少白帶,提高性功能等。

◎菸鹼酸鉻

        菸鹼酸鉻可協助胰島素代謝脂肪,將蛋白質轉換成肌肉,將醣類轉換成能量,維持健康的體重,促進正常的能量代謝,降低膽固醇濃度,促進心血管健康,強化能量的代謝,保護心臟等。

◎牛磺酸

        牛磺酸大量存在於心臟、骨骼肌肉和中樞神經系統的組織裏面,可以幫助代謝脂肪、加強脂溶性維他命的吸收,以及膽鹽的製造。牛磺酸在維持腦部運作及發展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加速神經元增生,加強腦部機能,所以對熬夜讀書的學生、做研究的人員,除補充並增強能量外,還可以讓頭腦更清晰,提高閱讀效果。

◎麩醯胺酸

        麩醯胺酸可幫助蛋白質合成、強化腸胃道機能、維持黏膜結構健全、有助腸壁恢復健康並增強免疫系統機能。

◎核酸

        核酸是維持身體免疫功能正常的必需營養素,具有改善記憶與延緩衰老的作用。

◎瓜拿納

        居住在南美亞馬遜河流域的印地安人向來將瓜拿納視為一種保命仙丹,用它來治療各種病痛,像是腹瀉、頭疼、偏頭疼等;外出打獵時更將之做為一種止飢與恢復體力的食物,特別在天氣炎熱時,藉此以保有充沛的活力和體力。根據現代的臨床證實:瓜拿納是一種有提神作用的天然營養品,可以使人體各項功能恢復正常,去除體內各種毒素,刺激神經系統,增加血液循環,保護腸胃,預防動脈硬化,更可用來預防經痛,刺激性慾和恢復體力。

◎苯丙胺酸

        苯丙胺酸是腦部及神經細胞製造神經傳導物「新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的原料,新腎上腺素能幫助我們在精神上保持警覺,改善記憶及對抗憂鬱,所以可以避免慢性疲勞者容易引發的記憶力減退及憂鬱問題。

        一般市售的能量產品,因為成本的考量,主要成分皆為葡萄糖及咖啡因的成分。雖然可以快速達到提神效果,但是效果一過,反而更累!因為咖啡因雖然可加速血液循環,具中樞神經興奮作用,可快速提神,但效果短暫;且咖啡因具利尿作用,促使水分大量排出體外,導致體內鈣、鎂、鉀等電解質隨之流失,若長期飲用含高量咖啡因飲料,恐造成電解質缺乏、失去平衡。所以一般市售的提神產品的特性是「只能暫時性提神,無法真正消除疲勞」。


能量營養素-保護心臟及其他肌肉組織的實驗證明





實驗說明:取兩組實驗老鼠,一組為食用能量營養素之實驗組,一組為沒有食用能量營養素之對照組,在經過心臟缺血30分鐘後,呈現不同結果。

結果發現:實驗組所食用的能量營養素可以提高保護心臟面對局部缺血而造成的心肌損傷。(白色部位為心臟壞死的組織,實驗組產生白色的面積較少,而對照組則面積較大)

研究證實:食用能量營養素時,在心臟缺血30分鐘後,仍舊對心臟有明顯保護作用,能夠延緩細胞壞死,爭取黃金搶救時間,提高存活率。


能量營養素-有效提升人體能量物質ATP與CP的實驗證明




能量營養素的研究文獻發表於

1. 心臟病周刊Heart Disease Weekly, October 1, 2006, EDITOR'S CHOICE; Pg. 19,

2. 居家照顧及老年商機周刊Nursing Home & Elder Business Week, October 1,2006, EXPANDED REPORTING; Pg. 176,

3. 肥胖與苗條健康周刊Obesity, Fitness & Wellness Week, September 30, 2006,EXPANDED REPORTING; Pg. 1557,

4. 醫藥周刊Drug Week, September 29, 2006, EXPANDED REPORTING; Pg. 321,

5. 研究室法規周刊Lab Law Weekly, September 29, 2006, EXPANDED REPORTING; Pg. 364,

6. 生物科技周刊Biotech Week, September 27, 2006, EXPANDED REPORTING; Pg. 721,

7. 醫師法周刊Physician Law Weekly, September 27, 2006, EXPANDED REPORTING; Pg. 610,

8. 生命科學周刊Life Science Weekly, September 26, 2006, EXPANDED REPORTING; Pg. 808,

9. 科學刊物Science Letter, September 26, 2006, EXPANDED REPORTING; Pg. 807,

10. 世界疾病周刊World Disease Weekly, September 26, 2006, EXPANDED REPORTING; Pg. 809,

11. 心血管疾病周刊Cardiovascular Week, September 25, 2006, EXPANDED REPORTING; Pg. 166,

12. 健康與醫藥周刊Health & Medicine Week, September 25, 2006, EXPANDED REPORTING; Pg. 807,

13. 血液周刊Hematology Week, September 25, 2006, EXPANDED REPORTING; Pg. 131,

14. 蛋白質體周刊Proteomics Weekly, September 25, 2006, EXPANDED REPORTING;Pg. 139, 5


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2009年第12期 - 吃對關鍵營養,給您俐落好身手!

 營養教室


關節「骨溜」 行動更順暢

 吃對關鍵營養,給您俐落好身手!



        自然界中,許多動物皆有驚人的「再生能力」,如:壁虎遇到緊急狀況,會採取斷尾求生方式,隔一段時間,其斷尾處會長出完整尾巴;將蚯蚓一分為二,蚯蚓不但不會死亡,尚可以分別由切斷處,生長成兩條完整蚯蚓;被漁民大卸八塊的海星,可以重新長出腕臂,甚至能從殘餘腕臂長成完整的海星個體。

        人類是複雜的脊椎動物,也具備某些再生能力,如:小面積皮膚創傷和骨髓造血功能,但是人類的再生能力跟這些動物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因此隨著年齡增加,人體器官也會老化與磨損,關節就是常見的老化例子。


認識人體關節

        人體的關節構造包含骨頭、軟骨、關節囊、滑液囊、肌腱、韌帶、肌肉等。關節內的軟骨包覆著兩端的骨骼,當關節活動或運動時,可避免骨骼相互碰撞,關節軟骨的結構很像一塊吸飽水的海綿,因此水分佔了80%的重量,其餘成分為膠原蛋白和含蛋白多醣等,膠原蛋白提供軟骨堅韌的結構,而含蛋白多醣則提供了軟骨的吸水特性。

        軟骨組織與骨骼組織的結構有很大不同之處,軟骨組織不含任何血管與神經,因此新陳代謝緩慢,養分主要從關節液中緩慢供給,而骨骼組織含有豐富血管與神經,新陳代謝旺盛,軟骨的功用就是像海綿般保護底下的堅硬骨骼,減少運動對骨骼產生的衝擊與壓力,加上軟骨表面平滑構造與關節液的潤滑,讓關節可以順暢的活動,因此,倘若關節軟骨已經受到磨損,骨骼因而失去軟骨的遮蔽與緩衝時,那將會造成極大疼痛與行動不便。


什麼是關節炎?

        關節炎,泛指能活動的關節發生病變,常見症狀為關節僵硬、腫脹、疼痛、活動不順暢,嚴重時甚至變形。關節炎發生的原因很多,例如:長期使用不當或老化造成磨損,運動、意外引起的機械性傷害,疾病(痛風、自體免疫疾病)引起的物理性傷害,皆會使關節軟骨破損或受到侵蝕。



下列為常見的關節炎種類:

退化性關節炎(骨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關節炎,又稱骨關節炎。發生原因為關節軟胃長期磨損,導致軟骨表面凹凸不平,之後軟骨下方曝露的骨頭產生一連串修補反應而形成骨刺與關節腔變窄,關節附近的韌帶鬆弛,使得膝蓋關節更下穩定,而加重磨損程度,主要的症狀是關節僵硬、腫大、疼痛相變肜,在活動關節時,還可聽到喀啦喀啦的磨擦聲嚮。

痛風性關節炎

        性關節炎是指在關節內或關節附近有尿酸鹽結晶沉積而引發急性關節炎,隨著尿酸鹽結晶不斷作用,最後會變成更多關節與其他部位也產生結晶,而引起慢性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性關節炎是一種新陳代謝的疾病,主要是因為尿酸過高,形成尿酸鹽結晶所導致,但是,並非所有高尿酸的患者都會罹患痛風性關節炎。正常人的尿酸會溶解於血液當中,當尿酸過高,人體無代謝時‧就會解析成結晶,也就是「痛風石」,這些痛風石容易沉積在肢體末端的位置,如:腳趾、腳跺、膝蓋、手指、手肘、耳朵…等,發病時症狀為紅、腫、熱、痛,動與不動都會痛苦不已。

類風濕性關節炎

        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發炎性關節疾病,其明確的致病機轉,至今仍然不明。一般罹患率以女性為男性的3倍,有8成患者,發病於35-50歲之間,直係親屬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與直係親屬沒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比率為4:1,因此顯示與基因遺傅有關,常見症狀是雙側性關節發炎,手部、手腕、膝蓋‧腳部等四肢關節,出現腫、痛、僵硬等不適,也囚骨骼及軟組織受破壞,導致關節變形。

        雖然以侵犯關節為主,但也會傷害他器官,如:心臟(心包膜炎、心肌炎)、肺臟、腎臟、肝臟、脾臟、肌肉、眼睛、血管…等。

僵直性脊椎炎

        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簡稱AS),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此病好發於20-40成年輕男性的風濕病,女性發病的機率只有男性的1/3-1/4,主要症狀為下背痛、脊椎僵硬及運動範圍受限、X光有兩側薦腸關節炎(sacroilitis),由於發病時是青壯時期,因此常被誤認是運動傷害、腰酸背痛、跌打損傷、車禍受傷後遺症、姿勢不良、過度疲勞等,因此延誤就醫而導致脊椎因沾黏變得日漸僵硬,此病的發生原因目前不明,只知道跟「B27型人類白血球抗原」(一種與免疫反應有關的組抗原,英文簡稱HLA-B27)有關,有95%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病人,抽血發現HLA-B27呈現陽性。

紅斑性狼瘡

        斑性狼瘡」(SLE,system lupus erythematosus)此字由拉丁字演變而來‧意思是面部有如狼咬般的破壞性潰瘍,此乃自體免疫性疾病之一,這種疾病不僅影響皮膚,而且幾乎可能侵犯全身各器官系統引起發炎反應,如:關節、皮膚、腎臟、腦部、心肺等器官,其臨床表現多樣化又詭異,有時像關節炎,有恃發燒、畏寒,類似感染,又有時全身水腫疑似腎臟病變,有的甚至會全身抽搐、意識不清,甚至產生妄想、幻覺,類似神經精神方面疾病,因而有人稱之為偉大的模仿者,又稱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或系統性紅斑性狼瘡。

        紅斑性狼瘡的原因尚不明,可能與免疫、遺傳、環境及內分泌等多種因素有關,目前雖無法根治,但在適當的治療下,仍可以得到不錯的控制。

「肩關節周圍炎」(五十肩)

        「肩關節周圍炎」就是俗稱「五十肩」,發生原因為肩關節周圍的肌肉、肌鍵等組織慢性損傷與發炎,造成肩關節內外的軟組織萎縮,無法有效的固定及保護肩關節,所以扁關節活動時會引發疼痛,造成肩關節的活動出現障礙。

        當長期維持同樣姿勢、彎腰駝背,讓頸部與肩膀肌肉、肩關節附近缺血造成僵硬,最後演變為纖維化組織增生而產生粘連,因此明顯症狀,除了腰酸背痛,連肩關節往前及側面上舉時都困難。

骨剌

        「骨剌」這名詞很常見,但嚴格來說,它並非完全是骨骼組織,而且也不尖銳如刺,因此正確名稱是「骨疣」。骨疣是由於關節的軟骨因退化或磨損而引發的自行修補的正常現象,只要不壓迫到神經,一都不會感到不適也不需特別冶療,常見發生於承受重量的關節部位,如:膝蓋、脊椎、腳踝等。

        當骨疣壓迫到神經組織時,除了有局部症狀外,可能會蔓延或放射到全身肢體,尤其當神經組織長久受到壓迫,將造成受這些神經支配的皮膚、肌肉萎縮或麻痹,嚴重會癱瘓。


三不五時,幫關節上油!

適常運動+控制體重+注意飲食+補充關鍵營養

        近代醫學已證實,規律的運動可以增加關節滑液的流動,促進血液循環、加強腿部肌肉、肌腱等結締組織的結構,有效減緩關節壓力而預防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天冷時注意關節保暖、體重控制‧挑選合適鞋子都可以減輕關節的負擔。

        飲食方面,起免高油脂食物、多吃蔬果,趙免高血糖與高尿酸引起關節軟骨損傷,隨著醫學進步,適時補充有益於保養關節的營養,平日多注意生活細節,就可以延長關節的使用年限。



 營養介紹

認識關鍵營養素


雞胸軟骨萃取物

發明起源:

        美國著名醫學博士尤金‧莫爾(Dr.Eugene R.Moore)為了治癒他女兒Ann Marie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閱讀了大量有關膠原蛋白用來治療和預防關節炎的文獻後,博士把家裡的廚房變成了實驗室。經過多年苦心研究,終於發現萃取自雞胸軟骨的原型態(未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可保持生物活性且產生明顯的療效。博士的女兒Ann Marie使用了父親所製作的原型態(未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情大幅好轉,過去關節炎造成的極度疼痛、無法行走、失去的自理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改善,並且完全沒有任何副作用。
主要作用機轉:

        萃取自雞胸軟骨的原型態(未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undenatured type II collagen),其利用低溫專利方式生產製造,保留膠原蛋白原始的三股螺旋結構,可以確保生物活性。

        原型態(未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經口服後,藉由免疫系統當中「口服耐受」作用,這個運作過程可以幫助身體辨識像是外來的侵略者或是有益身體的營養物質,因此降低免疫系統攻擊自己,也阻擋免疫反應對關節軟骨上第二型膠原蛋白的傷害,讓關節更健康。

       「口服耐受」作用發生在腸道中,也就是食物消化吸收之處。經過一連串複雜的免疫反應,環繞在小腸腸道四周的淋巴組織碎片開始過濾進入腸道中的外來物,類似柵門的機制,根據這些外來物的性質來決定是否啟動身體的免疫機制。

        市面上有其它以口服方式補充的原型態(未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但全都屬於「非原型態」或「水解」膠原蛋白,也就是說這些膠原蛋白因為製造過程中的化學作用或高溫而將它們的分子排列結構改變了,以致於失去了活性。由美國哈佛大學的David E Trentham博士及其他頂尖的研究人員所進行的研究所得之結論是第二型膠原蛋白一定要保持在「原型態」,才會有效果。
相片為證:水解的膠原蛋白 = 無效!


小牛氣管軟骨萃取物


發明起源:

        普頓博士花費40年所研發成功,乃取自紐西蘭專業純淨飼養、無荷爾蒙、無狂牛症的新生小牛氣管,經過特定且繁複的提煉過程,萃取出高生物活性的粉末,並榮獲專利的驗證,並於1995年獲得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治療基金會的「Linus Pauling年度科學家獎」。

主要作用機轉:

        小牛氣管萃取物的成分類似胎兒的間質素,是細胞基因修護的工程師,也就是肌肉、骨骼、肌腱、韌帶、皮膚、脂肪及骨骼的源頭,是免疫系統的獨特重要角色。普頓博士說:小牛氣管萃取物含有為數眾多的分子生機指導原,會將許多不正常的癌細胞導向正常化;小牛氣管萃取物另一個功效為降低身體各種慢性發炎的症狀,例如:退化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炎與疼痛。

雞胸軟骨萃取物的6項臨床研究:

● 哈佛大學醫學院人體臨床試驗

 Study1  第一項哈佛大學的研究顯示,服用原型態第二類膠原蛋白為期3個月的10個病人中有6個見到顯著改善,其中一位完全復原,而且沒有副作用。
(Science, 261:1727-1730, 1993.)

 Study2  在一項隨機、雙盲針對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所做90天追蹤研究中,28個服用原型態第二型膠原蛋白的病人都見到顯著改善,其中4位完全復原。
(Science, 261:1727-1730, 1993.)

 Study3  哈佛大學的研究顯示,服用原型態第二型膠原蛋白為期3個月的10個青少年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中有8個的腫脹和關節疼痛都減低了。(Arthritis & Rheumatism, 39:623-628, 1996.)

 Study4  54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中有21位見到顯著的改善。
(Arthritis & Rheumatism, 41:290-297, 1998.)

● 德國人體臨床試驗
 Study5  13位病人見到顯著的改善。(Arthritis & Rheumatism, 39:41-50, 1996.)

 Study6  最合適的劑量為40mg。(Rheumatology International, 16:237-240, 1997.)

● 骨關節炎病患的臨床研究

一項針對5位女性(年紀介於58~78歲)的研究顯示,連續42天口服40mg劑量的雞胸軟骨萃取物,能夠顯著的降低骨關節病患的疼痛,而沒有不良作用。
Int. J. Clin. Pharm. Res. XXII: 101(2002)

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

2009年第11期 - 預防眼睛老化,終結酸澀、疲勞、視茫茫!

 營養教室
寶貝靈魂之窗 給您美麗新「視」界

預防眼睛老化,終結酸澀、疲勞、視茫茫!

       你看!那個女生的眼睛會放電耶;這個男生的眼神好誠懇啊!眼睛常被用來形容某人的神情,因此俗話說:「眼睛是靈魂之窗」(Window of one'ssoul),雖然明知道眼睛如此重要,卻經常忽略保養它。

        許多上班族,工作時死盯著電腦,下班閒暇之餘,眼睛繼續盯著電視螢幕,當身體在休息時,眼睛卻一刻不得閒,如此過勞的使用雙眼,當出現酸澀、疲勞、模糊、影像重疊時,表示眼睛罷工,發出抗議囉!

 

你累了嗎?看眼睛就知道!

       現在是網路發達的時代,許多人的工作與生活都離不開電腦,也間接導致用眼過度,由於眼睛能快速反應人的疲累狀態,當視力健康受影響時,也會降低工作效率,眼睛是人體極易老化的器官之一,常見的眼睛疾病有:眼睛疲勞、乾眼症、白內障、青光眼、飛蚊症、黃斑部病變…等,發生的年齡層有逐年降低的趨勢,更別提近視兒童的普及與嚴重性,種種起因皆要歸咎於大量依賴電腦、電視,用眼過度與長時間受到輻射的威脅,再加上空氣污染、紫外線的傷害,使得脆弱的眼球提早老化,因此年紀輕輕就得面臨視茫茫的窘境。

       造成眼睛老化的元凶,主要是輻射、紫外線產生的自由基,自由基可說是萬病之源,不只會造成血管硬化、器官老化,更會讓眼球細胞產生氧化作用,輕則傷害視力,嚴重會引起黃斑部病變,甚至有失明的危險,因此我們有責任好好善待靈魂之窗。


下列為常見的眼睛疾病:

●眼睛疲勞
主因是長時間用眼過度,造成眼睛肌肉(睫狀肌)緊繃,加上眨眼次數不夠,淚水分泌的少而導致眼球乾澀,慢慢形成眼睛疲勞,症狀有眼睛酸澀、疲累、眼皮沉重、灼熱感。

●乾眼症
主因是淚液分泌太少、分佈不均勻或是過度蒸發,造成無法保持眼球表面的濕潤度而引起。常見症狀為眼睛乾澀、搔癢、灼熱、刺痛或異物感,畏光、怕風吹、視力模糊等情形,有時淚液不夠反而會反射性淚液分泌而出現淚流不止的現象,嚴重者眼睛會引起角膜病變,並影響視力。

●白內障

主因是因為位於虹膜與玻璃體之間的水晶體發生混濁,而導致視力障礙的眼疾,通常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兩種,又以老年性白內障為最常見,根據資料統計,台灣白內障罹患率,五十歲以上有60%,六十歲以上有80%,七十歲以上則高達90%,初期症狀有視力模糊、複視、看東西出現黑點、顏色改變、畏光,嚴重時會視力障礙。

●青光眼
青光眼又稱綠內障,與眼壓有密切的關係,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患者、高度近視、青光眼家族病史的人是罹患此病的高危險族群,由於通常沒有症狀,因此常被忽略,嚴重時會出現頭痛、噁心、嘔吐、視力模糊等症狀。

●飛蚊症
飛蚊症嚴格來說並不算是眼疾,而是眼睛症狀,正確名稱是「玻璃體混濁」,常見症狀為看東西時出現黑點或黑色小物體,隨著眼球轉動而飄移,它可分為良性與病理性兩種;良性是指隨著年紀或高度近視者的視力退化而產生,這不會影響視力,也無需治療,但要注意保養與定期追蹤;病理性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炎、視網膜裂孔、感染或外傷引起,此類症狀就要積極治療,否則恐有失明之虞。

●黃斑部病變
黃斑部位於視網膜中,是視功能最敏感的地區,也是眼覺的主要區域,舉凡色彩辨別、閱讀、從事精細工作的視力皆要靠它,因此黃斑部很容易受到傷害,特別是光線,另外高度近視、紫外線、長期吸菸、感染、發炎等也是危害因素,常見症狀為看直線產生扭曲、色彩改變、物體變形等,台灣65歲以上失明的老年人,大多是黃斑部病變造成。



如何保護靈魂之窗,還你明眸雙眼!

1.適時讓眼睛休息:每用眼50分鐘時,至少要讓眼睛休息10分鐘,看遠方可以讓眼睛放鬆,因為睫狀肌不需要用力;每隔6秒要眨一下眼睛,避免眼球過於乾燥造成眼睛酸澀。

2.按摩眼窩:閉上眼睛,雙手輕輕按摩眼窩四周的穴道,也可搭配熱敷,一來放鬆眼睛肌肉,二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3.多看綠色植物:國外研究顯示,綠色的光譜其波長較短,當看綠色時,眼睛的睫狀肌比看黃色與紅色時放鬆,不妨在辦公室擺些綠色盆栽,多看些綠色植物,適時讓眼睛休息;除此外綠色還有吸收紫外線的功效,可以減少眼睛的刺激。

4.補充護眼營養素:多吃深綠色或顏色豐富的蔬菜水果,其富含的類胡蘿蔔素(特別是葉黃素)、抗氧化劑等天然營養素,可以幫助眼睛延緩老化與減少自由基傷害。

5.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陽光大時,出門記得配戴太陽眼鏡,減少紫外線傷害,避免抽菸、飲酒要適量,睡眠充足,定期視力檢查。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簡易自我檢查老年黃斑部病變!

 【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 



使用方式:
Step1 
  將方格表置於眼前30公分的距離,注意光線要明亮且平均。(若有老花眼或近視者,需配戴原來眼鏡再測試)
Step2 
  先用手蓋住左眼,右眼凝視方格表中心黑點。
Step3   重複第二步驟,換左眼檢查。

結果:
當凝視中心黑點時,發現方格有空缺、扭曲等異常現象時,可能視力健康出現徵兆,儘早至眼科作詳細檢查。




 營養介紹
護眼營養素

認識護眼營養素

山桑子(Bilberry) 
         又稱覆盆子、越橘、歐洲藍莓,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空軍用它來增強飛行員的夜間飛行視力。山桑子能加速視紫質的再生,幫助眼睛快速適應黑暗環境,由於山桑子中富含花青素(anthocyanides),是一種強效抗氧化劑,能保護眼球內細小微血管不受自由基的破壞,促進眼球內部的血液循環。

葉黃素(Lutein)、玉米黃素(Zeaxanthin)
        類胡蘿蔔素有600多種,日常食用的約50~60種,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主要為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和茄紅素等;另一類為葉黃素和玉米黃素。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是構成蔬菜、水果等植物色素的主要成分,也是構成人體眼睛視網膜黃斑區域的主要色素。

什麼是黃斑區域?
眼球的視網膜中央,有一個名為「黃斑」的區域,那裡聚集了感光細胞,負責提供顏色和具體細節,當黃斑區域失去正常功能時,會影響視力,嚴重會造成失明。



葉黃素對眼睛有何功用?

        當太陽光線中的紫外光、藍色光進入眼睛時,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進而破壞眼球細胞,引起白內障及黃斑區病變。雖然一般紫外光可以被眼角膜及水晶體過濾掉,但是藍色光卻能穿透眼球直達視網膜區域及黃斑區域,造成嚴重傷害。眼睛裡的葉黃素可以過濾掉90%的藍光,如同幫眼睛戴了一層太陽眼鏡,避免視網膜的色素上皮細胞層受損而影響視力,降低藍光對眼睛的傷害,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太陽光線外,電腦螢幕、電視、日光燈也會產生藍光。

        葉黃素除了可以過濾藍光外,黃斑區域與葉黃素的關係就像是印表機需要墨水,當墨水充足時,印表機就能印出清楚又漂亮的照片,如果眼睛長期缺乏葉黃素,就會引起各種眼睛病變、視力減退,以致無法看清楚影像。

         缺乏葉黃素容易引發各種眼睛疾病,如白內障、老花眼、近視加深、高度近視引發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引發視網膜病變、黃斑區病變、乾眼症、眼睛疲勞等等,甚至失明。雖然葉黃素對眼睛如此重要,但是人體卻無法自行合成,而必需由食物中補充。含有高量葉黃素的食物有:深綠色蔬菜~花椰菜、菠菜、甘藍、萵苣、芥菜或紅蘿蔔、玉米、南瓜等;水果類有奇異果、桃子、番茄、葡萄、柳橙、柑橘、木瓜等。就一般保養而言,每天應該攝取6~10毫克的葉黃素,根據每人用眼程度與生活習慣而有所增加,最多每日可攝取30毫克的葉黃素。

 


哪些人需要補充葉黃素?
 
1.年齡40歲以上的熟男熟女族

2.每天使用電腦工作的電腦族

3.每天看電視3小時以上的電視族

4.不愛吃蔬菜、水果的偏食兒童

5.高度近視者

6.眼睛容易疲勞流淚者

 7.乾眼症狀者

8.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

9.退化性黃斑部區病變者

10.腎功能退化導致視網膜退化患者

11.接受過近視雷射者



葉黃素相關研究

● 1992年Schalch W.的流行病學報告中指出,視網膜中的葉黃素對於眼睛有保護的作用。

● 2001年Bone R.A.等人進行人體葉黃素營養補充的研究計畫,發現患有老年黃斑退化症(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患者,視網膜的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明顯較正常人低。

● 2003年,西班牙研究組織進行臨床研究指出,長期補充葉黃素對於白內障的病人病情有幫助(連續兩年,每週3次,每次服用葉黃素15毫克)。

● 2004年Richer S.研究中指出,當患有老年黃斑退化症的患者,給予葉黃素單獨補充或是葉黃素加上其他營養素的添加,對於改善視力功能都有幫助。

2009年第10期 - 「H1N1新型流感」又拉警報了!

 營養教室


墨西哥打噴嚏,全球大流行

「H1N1新型流感」又拉警報了!



        近日新聞媒體持續播報「H1N1新型流感」的最新疫情,每一則確定感染或死亡病例,都緊繃了民眾鬆懈的神經,沉寂許久的新型流感病毒又開始肆虐了,到底這波「H1N1新型流感」會不會象SARS病毒一樣「殺很大」?
        民眾每天都可能面臨各種病毒或細菌的威脅,從一般感冒、流行性感冒(流感)、腸病毒、登革熱、輪狀病毒、食物中毒、SARS病毒…,面對一波又一波肆虐大家健康的隱形殺手,民眾們該如何因應?如何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感冒?流感?新型流感?傻傻分不清楚!

        大多數人皆分不清楚感冒與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的羞異,常誤以為流惑只是比較嚴重的感冒,事實上,症狀幾乎由上呼吸道受到侵襲開始,但是致病病毒的種類和治療方式也不相同,感冒是由鼻病毒、冠狀病毒等引起,其最初症狀為打噴嚏、喉嚨痛,過幾天開始有流鼻水、咳嗽、鼻塞等,不一定會有發燒現象,根據每人體質與免疫力不同,慢慢會症狀消除與痊癒,大部分的感冒病患仍可繼續工作,不需請假;流感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它可分為一般流感新型流感,感染流感之後,其症狀比較嚴重,除了一般感冒常見的打噴嚏、流鼻水、喉嚨痛之外,典型症狀有發高燒、感到畏寒、頭痛、肌肉酸痛、骨頭酸痛、全身痠痛等,症狀嚴重到無法正常工作,必須請假或臥床休息,如果是超過65歲的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由於免疫力較弱,不只容易得到流感,還會引起呼吸道併發症甚至致死,而新型流感除了一般流感的症狀之外,常見出現眼睛佈滿紅絲、腹瀉等症狀,墨西哥的新型流感死亡病例大多是因為併發肺炎而致死。




您「豬」道新型流感嗎?

        在自然界中,動物也會感染流感病毒,正常情況下,專門攻擊動物的流感病毒很少感染人類,除非與受流感病毒感染的動物很親密接觸,才會讓病毒有機會侵犯人體,這次從墨西哥流行的新型流感病毒,共有8段RNA基因,其中有1段來自人流感,有2段來自禽流感,另外有5段來自豬流感,所以才會一開始稱作「豬流感」,其實跟豬隻本身無直接關係,嚴格來說「H1N1新型流感」是一種混合病毒的新品種,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將「豬流感」正武史名為「HlN1新型流感」,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目前則稱之為豬源性H1Nl A型流感(swine-origin influenza A (H1N1)virus)。

        為何取名「H1N1」?這是採用病毒的結構分子來命名而成,截至目前為止,醫學界一共發現16種H與9種N,流感病毒由H(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與N(神經胺酸酶neuraminidase)組成,病毒藉著H(血球凝集素)吸附人類細胞並侵人,N(神經胺酸酶)是病毒複製後,製造具攻擊性單一病毒所需要的酵素,歷年的流感病毒都會微幅的突變,這兩種蛋白是人體製造保護性抗體的主要標的。感染人類的流感病毒只出現過3種H(H1、H2、H3)與2種N(N1、N2),近幾十年來,以HlNl與H3N2為全世界的主要兩種流感病毒種類,絕大部分的人體皆有H1N1的抗體,而這次是HlNl發生3倍重組的基因突變,是HlNl亞型流感病毒,所以身體原本的H1N1抗體對新型流感病毒並沒有抵抗能力,簡言之,人類面對沒有免疫力的新型流感,容易造成大流行,也引起科學家高度警戒。

雖然「H1N1新型流感」的感染有加溫現象,大家也不需太過恐慌,面對各種流行性疾病的威脅,想要降低被感染的機率,「免疫力的好壞」是關鍵,因此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平日打好體質底子,就不怕外來病毒、細菌侵襲。





 營養師的叮嚀

避免傳染最好方式就是戴口罩與勤冼手,也應避免到公共場所及疫區旅遊。同時衛生署也建議民眾:

一、遠離感染來源:避免前往H1N1新型流感發生地區。減少到人潮聚集的地方,非必要時,避免到醫院探訪朋友。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當身邊出現流感症狀的人,最好保持一公尺以上的距離。

二、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用肥皂冼手,是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最重要的公共衛生課題之一,成勤洗手的習慣,可預防腹瀉、呼吸道傳染病及腸道寄生蟲等疾病,洗手最佳時機為:

1.吃東西前 2.照顧小孩前 3.看病前後

4.上廁所後 5.擤鼻涕後

三、注意個人保健:良好的免疫力來自於睡眠充足、規律運動、均衡飲食、適當紓壓、適時補充

營養品。





 營養介紹

酵母葡聚多醣體



什麼是多醣體?

        大家最熟悉的葡萄糖是「單醣」,由兩個單醣組成的叫「雙醣」,例如麥芽糖與蔗糖,同理可證,由十個以上單醣所組成的物質,就叫做「多醣」或『多醣體」,例如:澱粉、膳食纖維。

        自然界中,酵母菌、菇蕈類(如靈芝、巴西蘑茹)也含有多醣體,但是這兩種多醣體的結構截然不同,一般多醣體(如澱粉、膳食纖維)的鍵結為α-(1,4)型式,此種鍵結可以被人體消化酵素切開,也因此人體能夠將澱粉消化成葡萄糖再吸收;酵母多醣體或菇蕈類多醣體的鍵結為β-(1,3)型式為主體,部分β-(1,6)型式為支鏈,人體的消化酵素無法起作用,加上此種多醣體不能穿透腸壁細胞,只能在腸道裡來回碰撞,啟動了腸壁上的免疫細胞,將訊息傳入血液裡,而提高免疫系統對於外來病原與體內癌細胞的警戒。

        因此,多醣體的活性來自於葡萄糖的鍵結方式,β-(1,6)型武支鏈出現的密集度,關乎整個多醣體的活性強弱。


什麼是『酵母葡聚多醣體」?

        坊間很多β(1,3/1,6)葡聚多醣體的來源不同,最常耳聞為靈芝多醣體、巴西磨菇多醣體等,但是生理活性卻差異甚大,有研究證實,衍生自貝克氏(Baker’s)酵母菌細胞壁純化的β-(l,3/1,6)葡聚多醣體其強化免疫系統的能力,遠優於其他來源的β-(l,3/1,6)葡聚多醣體。





『酵母葡聚多醣體」對人體有何好處?

一、最佳免疫調節劑

β葡聚多醣體明顯強化免疫系統,但不會引起身體發炎的副作用(如發燒、關節疼痛、身體不適、微血管通透性等)。

二、抗腫瘤

β葡聚多醣體會活化巨嗜細胞與嗜中性白血球,增強具辨識與撲殺癌細胞能力。

三、抗輻射、活化骨髓造血功能

癌症的放射線與化學治療會破壞骨髓的造血功能,引起免疫力低下而容易受到感染,β葡聚多醣體可以減輕放射線與化學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改善骨髓造血功能‘

四、抗感染性疾病

β-(1,3/1,6)酵母葡聚多醣體是專利免疫調節劑,許多動物實驗證實可以對抗革蘭氏陽性菌(如金黃葡萄球菌、鏈球菌)及革蘭氏陰性菌(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的感染,更能提升抗生素的效果,對抗有抗藥性的細菌,也能降低過敏與手術後發生感染的機率。對於感冒、腸病毒、禽流感、SARS也能藉由增強免疫力避免被感染。



什麼樣的族群適合「酵母葡聚多醣體」?

1.免疫功能差,經常生病者。

2.年齡40歲以上,想延緩老化者。

3.長期暴露在輻射、紫外線、電磁波工作者。

4.經常處於人數眾多,密閉空間,空氣污染場所者。

5.工作忙碌、勞累、壓力大,體力透支者。

6.容易感冒、體質差者。

7.經常過敏及呼吸道疾病者。

8.長年慢性病者(如:肝病、糖尿病、高血壓、痛風)。

9.生活作息不正常,欲調理體質者。

10.有抽菸、喝酒、吃檳榔習慣者。

11.傷口癒合緩慢者。

12.接受電療、化療患者及其家屬。

13.每日打掃,煮飯吸入過多油煙灰塵之家庭主婦。

14.經常接觸化學藥品者。

15.希望保持健康,「未病先防」者。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請問為何飲用咖啡1包,有人立即有反應,有人卻沒感覺?

這是由於每個人體質不同,加上便秘時間長短與殘留宿便質地的不同,建議飲用量可視
個人情況增減之。

請問為什麼喝清腸咖啡偶而會有輕微的腹部疼痛感?

因為某些人長期便秘,糞便較為乾硬,當腸道被促進蠕動時可能會引輕微疼痛感覺,但
是等殘留宿便完全清除後,不適感即會逐漸減輕。持續飲用本咖啡,會使腸道運轉順暢,
解出正常軟便,腸道與下腹自然輕鬆自在。